言论|一招一式都用在解决问题上
■孙晶晶 刘广波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已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奔着现实问题去、盯着突出问题改,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
一、不在于“说了多少”而在于“干了多少”。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责重若山,行胜于言。言行一致是党员干部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会说、多说、善说能够更好地拉近干群关系,但是如果只是嘴皮子耍得好、脚不沾土、高谈阔论,反而会适得其反。现实工作中,有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决策部署,表起态来拍着胸脯、调门很高,会议传达不过夜、一开到半夜,但抓落实干劲韧劲不足;有的把喊口号、表表态、开开会当作“忠诚”,行动起来却轻飘飘,不爱找差距、不愿触矛盾、不敢碰真问题,“只听楼梯响”,就是“不见人下来”。有的把功夫下在材料上,安排“笔杆子”闭门造车,还有走出半步,就是把想法变了做法,把思路变成了出路。这种“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问题,本质是作风漂浮、懒政怠政,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败坏党风政风,污染党内政治生态,啃噬人民群众获得感,必须高度重视、坚决纠正。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认识上找差距,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拒绝作秀、跳出套路,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价值取向。各级党组织应加强监督管理,严肃问责形成震慑,激发党员干部担当精神,增强狠抓落实本领,让脚踏实地扎实肯干蔚然成风。要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匡正选人用人导向,让奋发有为者得到重用,让作风漂浮者没有市场。
二、不在于“面子多少”而在于“里子多少”。面子是表面的风光,里子是内容的丰富。丰富的内容远胜于表面的好看,通过造假等手段给自己披上“皇帝的新衣”,谎言被揭穿后只会弄巧成拙、贻笑四方。近年来,少数领导干部不够关注民心得失,却对领导的喜好、关注的重点研究得“门清”,尽管工作也做了,努力也付出了,成果也显现了,但总让群众心里不是滋味,毕竟围绕领导的作为未必符合群众的现实需要。个别地区面对上级检查“临时抱佛脚”,搞些“面子工程”、造些“盆景”来救场。领导干部重视自身政绩情有可原,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工作是虚是实、政绩是好是坏,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干部仅仅为了自身的政绩考量,大搞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忽视服务群众的本意,以至于还发动群众一起搞“面子工程”,公信力必然会大打折扣。对此,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悟“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真正做到“造福于民”而不是“造势一时”。要切忌搞“两面派”,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到言行一致、忠诚可靠、干净担当。要从思想源头遏制住“重面子、轻里子”的不良风气,更好营造抓实干、求实效、促实效、创实绩的正确导向,让人民群众更具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三、不在于“宣传多少”而在于“口碑多少”。衡量工作的好坏,不是通过自我宣传来塑造的,而是通过在服务群众、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群众满不满意。很多宣传报道内容上为了褒扬领导,将“亲自打伞”本就该亲力亲为的细节拿来大写特写;评价上不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依据,而是以“被某某领导高度赞扬”为准绳。少数地方在满意度测评中造假,向群众“讨要满意”、以奖品“交换满意”、提供“标准答案”引导群众填写“满意”;有的给材料“注水”,在总结述职中夸大其词,等等。工作做得怎么样,群众平时都看在眼里,自有公允评价。群众满不满意,不在于我们对外宣传了什么,而是要看干成了什么;不在于你的工作有多少个第一、唯一,而在于办了多少实事、好事;不在于调研报告如何妙笔生花,而在于发现和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党员干部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入脑入心入魂上下功夫,转变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以服人尺度、容人气度、暖人温度传播党委政府“好声音”,切莫因“用力过猛”成为“高级黑”。要坚持为民初心,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宽严相济“会说话”、贴近群众“说白话”、实事求是“讲实话”,一招一式都要把精力、心思用在切实解决问题上,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编辑:杨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