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视点文艺 > 正文

散文|门口有个陕大宽

来源:淮安视点网 作者:刘广波 时间:2025-06-11
导读:作者:刘广波 日暮将尽,风吹长街。我与好友信步晃进爱情小镇。说是逛景,倒不如说奔着巷尾烟火气来毕竟,领略这网红小镇的最佳方式,从来少不了舌尖上的探索。 谁能想到,十五年前这片浓烟蔽日的旧窑厂,竟在新城再造的蓝图里,蜕变成如今游人如织的打卡地

作者:刘广波

      日暮将尽,风吹长街。我与好友信步晃进“爱情小镇”。说是逛景,倒不如说奔着巷尾烟火气来——毕竟,领略这网红小镇的最佳方式,从来少不了舌尖上的探索。

      谁能想到,十五年前这片浓烟蔽日的旧窑厂,竟在“新城再造”的蓝图里,蜕变成如今游人如织的打卡地。它藏在淮安清河新区的角落,虽无行政建制,却凭“爱”与“味”攒足了人气:西南角刻着“淮安婚博园”的巨石旁,滨河公园被婚宴餐厅、马术俱乐部与歌厅环拥;纪念京剧大师宋长荣的“红娘广场”静立其间,而最勾人的,当属那条云集各地风味的小吃街——单是飘着油泼辣子香的“陕大宽”面店,便让我挪不开脚。

      我家住在爱情小镇一侧,与之仅一墙之隔。

      风情街,皆风情。小镇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一种时尚生活派。那融入深“情”厚“爱”。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突然,一个门楣上叫陕大宽的面店引起了我的兴趣。顾名思义,陕西风味,很大的海碗,面条特宽。

      多少年前,我曾经幻想过,有朝一日待我退休了,一定要办个陕西风味的小吃,并计划取名“秦之味”,在满足自己的胃欲中充实晚年生活。

      对于面食,尤其是面条,一天三顿,我常吃不厌,许多西北的朋友都觉得很是奇怪,认为江苏人偏食吃米饭与炒菜。

      见我立在店门口,一个佩戴眼镜的小伙子推门出来迎接。

      “这是正宗的陕西人开的吗?”我开门见山地问道。

      “是我在陕西亲戚那里学的。”小伙子很诚实。

      他看我有点疑惑,立即补充了一句:“不过,和面的师傅是正儿八经的陕西人。”

      “怎么可能呢?陕西人一个人基本不出远门,他们习惯一家子一起外出打工。”

      “真的,不信你尝尝看就知道正宗不正宗了。”

      恰在这时,里面的一个中年妇女开腔了:“额跟你说(SHU),绝对没麻达,面粉、辣子和醋都是从陇县运过来的。”

      她那纯正的方言让我心里踏实了。原料做出的面条那劲道、那香气,一听就让人垂涎欲滴,口舌生津。落座后,我点了四合一的油泼面。付完钱我便迫不急待地探出头来扫瞄开放式厨房里的一举一动。

      这是专营泼面的小店。门店规模不大,只有三十多平方,内饰简洁明了,墙壁是除了几幅诱人的油泼面图片外,还有文字介绍了面条的溯源:这是在周代“礼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秦汉时代称之为“汤饼”,属于“煮饼”类中的一种;隋唐时代叫“长命面”,意为下入锅内久煮不断;宋元时代又改称为“水滑面”。据元代韩奕所著《易牙遗意》记载:“水滑面:用十分白面揉搜成剂。一斤作十数块。放在水中,候其面性发得十分满足,逐块抽拽,下汤煮熟。抽拽得阔薄乃好。”清代朝廷大臣薛宝辰在其著作《素食说略》中记载更为详细:“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复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书中还指出:“作法以陕西朝邑、同州为最佳……”

      年轻时我在西北待了14年,初到黄土高原,就听说“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觉得无法下咽。那时不懂,等尝过油泼面的酣畅,才知什么叫“一口入魂”——甚至走亲戚时,临睡前都要拐进面馆,就着一瓣蒜,听着“滋啦”的泼油声,才算圆满。

      当热腾腾的面条一端上来,立即把花椒面、辣椒面烫熟拌匀呈现满碗红光,那是视角盛宴。我喜欢学着陕西人吃面条的那股劲,入口之前要有“拖”的感觉,且要发出呼呼的吹气声和吸入声。许多人习惯手上抓一把蒜头,一口面就着一个蒜头。当地有个说法,吃面不吃蒜,味道减一半。虽说有点夸张,便确实是一种人间至欢的超级享受。

      油泼面是陕西传统的特色面食之一,做法很普通。在陕西,面食做得好的不胜枚举。有的人对于做面的步骤颇为讲究,首先把小葱切碎,娃娃菜切成大小合适的块。豆苗要摘去须根,洗净沥水。锅里加清水,大火烧开后,加一小勺盐,再放入鲜面条,煮至七八成熟,就是煮至面条里有一点白芯。适时把豆苗和娃娃菜扔入锅中,待锅子再次沸腾即可将面条和娃娃菜豆苗捞出。面条、娃娃菜和豆苗出锅之后必须过凉水,然后沥净水分,主要是防止时间一长面条粘粘发砣。最后在面条上分别放上葱花、芝麻、麻椒粉、辣椒粉、盐,再淋上适量的蒸鱼豉油。重新起锅,倒油,这时油要多一些,烧至油微微冒烟,将热油淋在调味料的表面,便大功告成。

      吃得一碗正宗的面条,让人觉得这一天没有亏待自己,活得充实且富有意义。

      从此,我成了常客,再也不要为了一碗面跑十几公里路程了。即使请客,也爰把朋友带到这里。陕大宽的出现,跟当初打造爱情小镇,为人们的社交互动搭建一个空间,使大家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里体悟双向奔赴的幸福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日之爱情小镇,已经入驻了天南地北的好多特色小吃。回味着满嘴的面香、鲜香、辣香,以及酸得牙齿都要倒的酸香味,望着繁华似锦的天空,我亦从中领悟到了别样的感觉。愿这方爱的圣地天长地久,愿更多的民间小吃营造出温馨浪漫与快乐。

编辑:杨信

责任编辑:彭稞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0-2026 淮安市欣华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02751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157号

工作人员查询
Powered by DedeCMS
Top